居家防疫做好口腔保健少就医
疫情防控期间,人们的生活习惯容易发生变化,如起居不规律、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改变、进食频率改变等,这些可能导致牙龈炎、龋病等情况的出现。另外,疫情给人们带来的负面情绪也可能诱发口腔黏膜方面的疾病。
但口腔诊疗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近距离接触,高速涡轮手机、超声洁牙机等设备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水雾、飞沫,若就诊患者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必然存在病毒传播风险。因此,我们建议公众若没有口腔急症,等疫情平稳后再行就诊。要减少去医院的次数,居家期间的口腔保健尤为重要。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腔卫生维护,请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按时刷牙并配合使用牙线
疫情期间,一些人居家办公或生活,没了社交需求就无形中放松了对刷牙的要求。但刷牙不只是为了清新口气,更重要的是清除牙齿上的牙菌斑。而且,“宅”在家时,零食和甜点的摄入量可能比平时要多,龋齿的风险也相应提高。
由于居家期间时间相对充裕,我们建议对自己的刷牙习惯进行一次“升级换代”。每天刷牙至少两次,每次3分钟,仔细清理每个牙面。刷牙完毕后,再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最好在一日三餐后都能做到漱口或刷牙。
不吃过烫食物保护口腔黏膜
居家期间食物摄入要尽量保证营养均衡,但要注意避免进食过烫的食物。口腔黏膜能耐受的温度大约在50℃至60℃,过烫的食物容易烫伤口腔黏膜。进食过多的柑橘类水果、碳酸饮料等酸性食物和饮料,易造成牙齿对冷热敏感。
此外,进食坚果、啃食排骨和鸡腿等硬物也要格外小心,不管是天然牙齿,还是烤瓷牙、种植牙,都很怕“寸劲儿”,一不留神就会造成牙隐裂、牙外伤。佩戴活动假牙的人还需小心糯米、年糕这类软粘的食物,避免假牙松脱导致咬伤黏膜、误吞等意外。还有的人习惯用牙齿咬开瓶盖,这样做其实很危险,极易导致牙外伤,千万记得,不要把牙齿当开瓶工具。
室内运动谨防牙外伤
非常时期不宜外出运动,很多人便利用家里有限的空间进行体育锻炼。适当运动对身体有利,但要注意做好防护,且避免在家中进行羽毛球、乒乓球等动作幅度较大的运动,防止牙外伤。
尤其是儿童群体,天性好动但控制力差、对周围环境不敏感,运动过程中容易与家具、门把手等硬物发生磕碰,可能会造成颌面部外伤,以及牙齿折断、松动和脱落等。因此,家长除了保护自己外,还要增强对孩子的安全防护意识。
这些口腔急症需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牙齿外伤、颌面部外伤、急性颌面部间隙感染等特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口腔科进行紧急处理。其中,如果家中成员出现牙外伤,可将折断、松脱的牙齿保存在湿性环境中(如牛奶、唾液、生理盐水中),再行就诊。
在此特殊时期,加强个人口腔卫生护理,调整饮食习惯,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病从口入的机会,从而抵御病毒的入侵。
(作者: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医师、主任医师)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