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的冲击下,口腔行业的发展“暗潮汹涌”!
松柏投资与京东健康在北京举行了签约仪式,共同宣布展开口腔全产业链战略合作,口腔赛道迎来新的变化。
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口腔行业从不缺乏关注。
从投资环境看,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启明创投、经纬中国等明星投资机构纷纷押注口腔赛道,行业全年融资数达到18起。
从创业环境看,受益于近年来相关政策的出台,大量医生加入到创业大军中。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口腔医疗相关企业在2020年新注册了1.71万家。
根据美国口腔行业的发展经验,当国家人均GDP在6000-10000美金时,是口腔医疗市场发展较快的时候。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达到相同水平,口腔行业也正迎来持续快速增长的阶段。
但是由于近年来疫情事件的发生,在世界各地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医疗资源集中挤兑,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口腔行业也受到巨大冲击。
众多门诊为破局,“举家搬迁”至互联网医疗才没被市场吞掉,因此“互联网+口腔医疗”被视作缓解口腔行业发展问题的“破题之笔”,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者“寻医”和“问诊”的问题,给患者带来了福利。
西南唯一新三板上市口腔“华美牙科”连锁是一家一直注重互联网营销平台建设的口腔医疗头部品牌企业。
旗下33家连锁门店全面开通上线“免费微问诊”,抽调组织“28位华美名医”线上坐诊,涉及“正畸咨询”、“种植修复”等方面,以满足疫情期间新老顾客的需求。
全国大型连锁口腔机构,瑞尔集团面对一个月损失1亿元的严峻局面,一方面组织医生通过直播平台和社交媒体工具,为现阶段不能按时就诊的顾客提供远程诊疗服务。
而在互联网口腔“尝鲜人群”中,某研究机构结合问卷调查和新氧数据库的数据显示,互联网+口腔产品在市场上反响不错,而且在总计7万人的样本中,互联网+口腔医院的消费者年轻化趋势更明显,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口腔用户较多,平均消费次数为1-2次。
其中北京的用户最多占18.3%。按城市来划分,88.5%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口腔消费的频次在1-2次之间,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已经有5.3%的用户,消费频次在3次以上,为高频用户。
有人说,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发展的另一个春天已经到来。 但是互联网+口腔医疗,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01
事故频出,市场危机显现
多年以前,互联网医疗市场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
原本只是头疼脑热等轻症的患者,上网查了一圈资料后,把自己与不少严重疾病对号入座,认定自己已经“病入膏肓”,备受打击。
在2020年疫情期间,互联网口腔医疗高速发展,就爆了不少相关雷事,某网站就曾发出一篇报道:
市民小李的父亲受到了牙龈肿痛的困扰,但是彼时正值疫情时期,无奈之下小李只能转向了线上医疗平台求助。
小李咨询的第一位医生是一家三甲医院口腔科医生,发送了病情的照片并简单描述了病情后,该医生最终诊断其为“上火引起的牙龈红肿”,但是在服用了该医生开具的消炎药后,病情不仅不见好,反而愈发严重。
而后,小李又问诊了其他平台的几位医生,提供的一样的照片和相同的病情描述,但诊断结果却是各不相同,有诊断为“牙齿松动造成发炎”的,有诊断是“细菌感染”的,还有人说是“口腔发炎”。
最终,小李的父亲到了线下口腔医院看病,才确诊是“牙内的食物残渣挤压牙齿造成的牙龈炎”。
一张照片却在不同的医生处得到各不相同的几种结果,这不禁让人怀疑,线上医疗平台,是治病还是“致病”?
近年来,随着春雨医生等线上问诊平台的涌现,人们可以通过付费在线找医生问诊,上传检查资料,一定程度上复制了线下的就医体验。
而很多线上问诊案例在隐去患者隐私资料后公开在互联网上,也帮助一些“围观”的患者对自己的病症有了更加精准的认知。
然而,这种线上问诊模式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暴露在大众视野中。
首先是关于医生的选择,患者都希望自己能够找到好医生,寻得治病良方,虽然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生提供“背书”,即提供医生的职称和擅长领域的介绍,但仍然难以完全打消患者的疑虑。
事实上,一些线上问诊平台的医生推荐和排名,也并不十分可靠。
“真正业务能力很强的医生平日工作是十分繁忙的,较少有精力在线上答疑;那些在线上平台排名靠前的多数医生,也有可能是因为比较‘闲’,才有精力在线上回复患者问题,积累口碑,成为线上‘名医’。”一名口腔业内人士曾讲。
其次是问诊,线上看病不像线下,线下医生除了可以直接观察患者的伤口、病情外,还会通过拍片、按压等多种方式来确定病情,同时还有相关的仪器用作辅助。
而网络平台问诊开药,只能依靠照片和问询,本来就很难实现“准确诊断”。
网络问诊具有线下问诊所没有的漏洞,仅靠一根网线,对于病情的诊断,必然会有所误差。
“在网上,你拿着正规大医院拍摄的片子、出具的病理报告来复查、复诊、咨询都可以,但首诊肯定不行。”有对互联网医疗抱有怀疑态度的医生说。
除了线上问诊,在网上下单购买“处方药”也是不少人的习惯性操作,身体出了问题不去医院先去网上查一查是当今年轻人的自然反应。
处方药设立的初衷原本就是为了规范国民用药安全,医疗事故责任也能落实到具体的医院、医生,各地的卫健委都对医院进行直接监管。
但互联网看病购药却消除了这样的安全屏障,医生诊断、开药的安全意识全凭自觉,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连责任追究都十分困难。
有网友爆料,在出现牙疼后,进行了简单的网络问诊,医生便开出了药方,但有一种是处方药,并且有着“可能会对男性生育功能造成影响”的副作用,在线下医院的医生基本不会开出这款药。
同样,有网友拿着去年年初的处方单去咨询,而网络医生则是直接根据去年的药方开出了同样的药。
02
口腔+互联网市场很大,但是前路何方
根据蛋壳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口腔医疗白皮书》显示,我国总人口从2010年的13.4亿人增长到2017年的13.9亿人,而随着人口基数的增长,口腔医疗的需求人数也增长到6.94亿人。
整体来看,有约50%的中国居民患有各类口腔疾病,需求长期保持在高位,但是根据患病的严重程度,大部分的口腔患者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居民可能由于各类原因,并没进行口腔疾病诊疗,口腔医疗消费市场还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整个行业也正迎来数字化浪潮带来的巨大改变。
在互联网上提供医疗服务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虚拟平台整合医生资源,用医生零散时间解决患者的问诊需求,用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组织关系的优化换取生产效率的提升。
人们无需冒着线下被人挤人的情况到口腔医院里拿号排队,甚至也不需要医院里的高昂收费,节约了不少的看病成本。
但是纵观我国提供线上服务的互联网医疗产品,仅仅有一些幸运地赢得了风投,极少数甚至成功上市,大部分的互联网医疗产品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难以走得更远。
以线上问诊为代表的主流互联网医疗服务产品,很多依靠融资和情怀支撑运营,苦寻“变现”渠道;
另一方面,大多数患者仍然面临线上医疗产品“交付难”问题,最终的诊疗还要落地线下医院,医疗服务资源紧张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归结到底,就是只想快速扩张变现,而忽略了口腔医疗服务工作。
很多人忘记了互联网医疗的本质在于“医”,核心在于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一切的创业项目核心应当是围绕着医疗的本质来进行;
能否获得足够的优质医疗资源,是否真正的为患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或者优化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是一个互联网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而不是去创造所谓的需求或者靠风口、概念做转型。
对于口腔市场而言,抛开无法避免的硬性问题外,现阶段每个参与到互联网赛道的口腔门诊首要面临的其实是自身的医疗服务问题。
因为只有真正的为患者提供有价值服务或者信息的平台或门诊,才可能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湖南星火学院,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