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机构借资本掘金千亿口腔医疗市场
“从市占率来讲,我们微乎其微,但在美国,民营口腔医疗连锁机构的市占率目前也较低。”瑞尔集团董事长邹其芳在刚刚闭幕的瑞尔集团口腔种植国际高峰论坛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民营医疗机构数量虽多,但还没有一家公司处于垄断地位,行业集中度极低,不少二、三线城市的市场还未开发。
太平洋证券用“数量多,市占率低,辐射范围窄”来概括民营口腔连锁机构的特点,我国第一家上市的连锁口腔医疗机构通策医疗(600763.SH)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占率仅为1.50%。某证券公司医药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这种现象是因为没有政策上的壁垒,所以进入者多,不易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
集中度低的背后是高速增长的市场。上述太平洋证券的报告中指出,2018年我国口腔医疗行业规模约1000亿元,在过去十年中翻了5倍,据招商证券的数据,其中的种植牙市场近7年的复合增速高达56%,预计未来几年将持续保持30%以上的增速。
为此,各大连锁机构纷纷开启扩张行动。通策医疗在完成浙江省内扩张后,计划通过并购基金的方式实现在全国中心型大城市的布局,其近4年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27.6%和31.8%的年复合增长率;拜博口腔自2014年接受联想控股投资后已在3年内实现门店数量增至212家,覆盖全国25个省份和直辖市;佳美口腔已在北京、上海、大连等多个中心城市建立近百家直营连锁门诊;瑞尔集团在2017年拿到D轮融资后启动“千店计划”,今年的门店数已同比增长了20%-30%。
消费需求的释放还只是刚刚开始。东兴证券报告显示,我国中年和老年人群的牙齿治疗率分别为11.6%和42.6%,而美国相应年龄人群的治疗率为73%和81.5%,单看种植牙的潜在市场空间就高达2155亿元。
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还在三四线城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内的十几家主要口腔连锁,核心区域大多在北上广深。对于属于高消费的口腔医疗服务,一二线城市拥有更大的消费能力。邹其芳也坦言,“我们目前还没走出北上广,门店的落地基本是省会城市。”
但实际上,各口腔机构从未停止过下沉的尝试。瑞尔集团早在2012年就开始往下沉市场布局,挂牌了第一家瑞泰口腔,与目标高端市场的瑞尔齿科相区分,专心布局二三线城市;拜博口腔曾声称要将连锁口腔开到三四线城市,以抢占市场,且将品牌定位于普通中产消费者;嘉和口腔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走出北京,布局受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三四线城市。同时,还有数家登陆新三板的口腔连锁定位于中等客户群,深入华中和华南的地级市、县级市中。
此外,资本市场近年来已对口腔医疗行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太平洋证券数据显示,2015年之前仅有两个项目获得融资,而到了2018年,获得融资的国内项目有16家。瑞尔集团在2017年完成D轮融资后,已在4轮融资中累计完成近2亿美元总融资;美维口腔、马泷齿科、欢乐口腔、劲松口腔等均在单轮融资中获得2亿元以上的投资;泰康人寿更是以20.62亿元投资拜博医疗51.56%的股权,刷新了近几年国内口腔医疗投融资记录。
目前来看,资本能够获得的回报已经可见。通策医疗目前是主板唯一一家以口腔医疗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加22.11%和45.13%,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46.1%,上半年市值近300亿。新三板三家公司今年半年度的业绩均实现全面盈利,小白兔口腔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2.66%和88.96%;蓝天口腔扭转了去年同期的亏损局面,净利润同比增加124.27%;华美牙科因门诊部盈利能力提升,净利润的同比增幅达到了惊人的3077.27%。四家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平均毛利率超过45%。
上述医药行业研究员对记者表示,受益于消费升级和政策推动,口腔医疗行业赛道长,空间大,且民营机构是口腔行业的主力军,较公立医院而言优势体现在服务上,公司的运营能力和连锁规模是两个比较重要的关键点。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如有侵权,联系删除)